现在现场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塔吊作为常见的主要垂直运输机械,塔吊的选型和布置成为了影响施工的重要的条件。如何能够快速的进行塔吊的选型和布置呢?通常也是检验一个项目总工的整体策划和对现场施工的把控能力是不是合格的一项指标,因为塔吊的布设通常涉及到从二维到三维,从三维再到四维的一个考虑过程,作为多年的项目总工,我总结出了四步法,可以快速的准确的进行塔吊的选型和布置,从而在最低成本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塔吊的布设,从而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这四步分别是“加、减、乘、除”,下面来分别针对每一步进行详细的拆解,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刚入行的小伙伴掌握塔吊的布设。
这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满足你所有的需求,体现在塔吊数量上做加法,塔吊臂长上做加法。
对每一个单体都设置一个塔吊,对于无法覆盖的区域也要尽量增加塔吊,如果有其他客观情况,实在无法继续增加塔吊数量,比如周边存在居民楼或者其他不能满足塔吊旋转的部位等无法增设塔吊时,将周边塔吊臂长增加,确保能够完全的对现场进行覆盖;塔吊的基本型号的选择要满足塔吊最远端的吊重大于现场最大吊装构件重量。以型号QTZ6015塔吊为例,即满足臂长60m时理论最大吊重量为1.5t,塔吊的吊重与臂长成反比,根据下图能够准确的看出,在臂长为40m时,起吊理论重量为2.25t。假如现场存在装配式或者钢结构构件时,每一个构件最大重量为2.5t时,能减小塔吊臂长或者更换为起吊重量更大的塔吊如QTZ7020等。
在这一步中,不要考虑是不是会交叉,是不是真的存在塔臂长度扫到其他塔吊塔身的情况等,这样子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你的需求。切忌太追求细节!
上一步中我们已满足了塔吊布置的所有需求,但是这个布置是存在诸多冗余和冲突的。
比如塔吊的布置数量存在冲突,塔吊臂长已经扫到另一台塔吊的塔身,或者是塔吊的覆盖范围存在很多交叉,可能会影响后期的顶升关系等情况。针对互相冲突的塔吊,根据塔臂半径、附臂位置、构件重量及吊重关系等每一个因素单独进行考虑。
综合考虑现场需要和真实的情况,对于有几率存在附臂困难的塔吊要优先减少,最好是避免。塔吊的附臂长度通常为5到8m,当然能定制的附臂杆,但是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施工的成本,一方面也存在诸多安全风险。
调整主要塔吊的臂长,最大限度的满足覆盖范围和吊重要求,然后减少交叉范围最多的塔吊;这样就减少了平面间的相互交叉,尽可能的避免群塔作业或者减少群塔作业的因素;同时,对于施工面积大的项目,施工段的划分也涉及到塔吊的覆盖范围,减少相邻施工区域的交叉区域,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后期不同施工节奏下出现塔吊高度的碰撞问题。
塔吊的布设位置要考虑道路和料场的位置,保证吊运半径能够覆盖到料场和作业面。由于旁边的环境等原因无法全方面覆盖的时候,尽量将盲区设置在周边位置,比如地下车库周边局部、地下车库出入口部位等小型构筑物等施工周期不长,用机械频率不高,且可通过吊车等机械完成的区域来优化,进一步减少塔吊布置数量。
以上就是塔吊布置中“加”“减”的运用,主要是针对二维系统的调整,下面针对三维和思维系统要用到“乘”“除”的方式。
这一步主要是对于交叉的范围进行确定,最好能够降低三台及以上塔吊的交叉,避免后期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由于进度调整等问题出现塔吊顶升及附臂冲突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吊钩与其他塔吊机身及大臂、不同施工区域的塔吊覆盖影响等。
比如塔吊的选型决定了自由端的高度,而自由端的高度又决定了附臂的位置和数量。来到此阶段以后,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基本的布置,之后的每一步调整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对于多台塔吊相互交叉,即群塔作业,要利用施工进度和附臂要求做考虑,因为每增加一台塔吊的交叉,影响因素就是倍数的增加,所以要减少因素累积的影响。
要综合考虑塔吊在拆除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道路是不是满足后期吊车通行及站位,安装时大臂的朝向是否考虑了拆除时有几率存在的影响,比如拆除时大臂范围内存在建筑物或其他影响塔吊降低的因素,避免在拆除时发现无法常规进行拆除,增加了拆除成本。
还要注意避开出现塔吊空中“截臂”的情况出现,这就要考虑施工进度计划,还可以对于也许会出现的情况做预判,并且针对也许会出现的情况制定预防的方法,比如提前附臂顶升,或者优先进行实施工程节奏的调整等。
综合以上步骤,在布置塔吊的时候能用“加”、“减”、“乘”、“除”四个步骤进行考虑,这样就能快速布置出来一个相对符合标准要求的方案,永远没最好的布置方案,只有最适合的方案,所以,在布设时,要有从二维到三维,从三维到四维的思考方式,才能以终为始,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