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3月29日电(通讯员 余蕾 蔡瑞)从每日与墨斗、手锯为伴的小小木匠,到如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公司副总经济师兼华南城大项目部指挥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王少乾毕业后开始从事木工工作。木匠时期的王少乾,一头扎进了和墨斗、手锯为伴的日子,由于做事细致、较真认真,他的手艺日渐精湛,所有人都相信这个长相亲切、笑容和蔼的“小木匠”会在木工这个岗位上做出大成就。
但燕雀亦有鸿鹄志,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高楼和那一抹抹“中建蓝”的身影,王少乾心中燃起了挥之不去的建筑梦,他决定转行,去从事现场施工!
有人质疑:“小木匠也能有梦想吗?”不自量力、头脑发热等等质疑声纷至沓来。但王少乾天生就有一股“蛮气”,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我现在就像一张白纸,能自由地书写希望和梦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尝试。”就这样,王少乾开始了施工生涯的“漫长修行”。
别人收工下班,他就跑去看施工画图;别人放假休息,他就去看钢筋下料。那个几平米的工棚宿舍,是他唯一的学习场所,夏天闷热,狭小的宿舍温度比室外还高,汗水浸湿了衣衫,沿着额头一滴一滴的打在图纸上。王少乾却浑然不觉,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晚上必须花3个小时学习施工知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几年的历练,现场管理的各个细节王少乾已了然于胸,他也从一个体力劳动者逐渐成长为现场的施工管理者。
2007年王少乾正式加入中建五局,成为了一名木工工长,凭借着自己过硬的业务能力,他一步一台阶,逐渐被提拔为栋号长、项目部门经理、项目负责人。
2014年8月,王少乾被任命为华南城大项目部指挥长。彼时的王少乾已先后经历了安徽日报社、蚌埠三馆、合肥信达等多个重点项目的历练,并担任了公司首个高层项目——高速时代城项目的负责人。
但这一场仗却并不好打。华南城向来以“造城”行动著称,项目之庞大可想而知,初创之时仅中建系统内就有五家单位共同承建,对公司来说,也是首次接到如此大体量的项目。王少乾身上肩负着的是五局的品牌与形象。
没有时间浪费,王少乾接到任命的那一刻,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军令状:“这场仗,我们一定要要漂漂亮亮地拿下!”
傲世世间无天险,大江东去去不还。这个笑声爽朗,眉眼温和的男人,骨子里的坚定和韧性却与生俱来。
为了高效履约,也为五局能够完美亮相,他带领团队跑步进场,秉持信念闷头干,在短短25天内完成了精品八区32万方土的外运及回填,最深处达8米,足足有20个足球场那样大,进度远超其他承建单位。
急业主之所急,站在业主的角度去思考并处理问题。这是王少乾团队给业主留下的印象。在变形缝施工时,项目敏锐地发现屋面普通变形缝方案有缺陷,于是创新了道路变形缝与屋面结合的技术方案,“这样一来,承重力大大增强了,也有效规避了漏雨的问题”,从而确保了工程的品质。
多年来,王少乾一直有个习惯,每天会坚持花上几小时待在工地上,一栋楼一栋楼巡视,察觉缺陷就及时叫停纠正。对每一处细节较真、对每一件工作认真,这是他的工作习惯,也慢慢的变成为了华南城项目团队的职业坚守。
从入驻华南城至今,中建五局在华南城共计承建项目15个,总建筑面积约87.8万平米,市政道路约6.7公里。历经八年洗礼,合肥华南城的参建格局已由最初的“五龙戏珠”演变为现在仅剩五局的“一枝独秀”!
作为项目负责人,王少乾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就是理顺内控,保证管理体系井然有序、施工建设顺利推进。
“刚开始干的时候,最难的不是工期压力,其实是人才构成。”王少乾回忆起刚开始那段日子。项目建设初期,成熟人才短缺,很多都是初出茅庐的新员工,缺乏大项目建设经验。一边是薄弱的团队,一边要求严格的业主,那一段时间,王少乾常常在深夜失眠。
思索良久,王少乾锁定了“人才教育培训”这一关键点,并创造性地提出“三台”工作法,即:建平台、搭舞台、摆擂台,为青年员工提供广阔舞台。在这样的方法之下,很快,这个平均岁数只有20多岁的团队就成长起来了。
后来,他提出的“服务,引领,监督,廉洁,高效,强势”的十二字方针,“腿勤跑到,眼勤看到,脑勤想到,嘴勤说到”的“四勤四到”,“零借口,零返工,零拖延,零扯皮”的做事纪律四个“零”,都成为了他项目管理的不二法门。截至目前,从华南城项目走出了3名公司部门经理、4名项目负责人、16名项目班子成员,项目成为员工青春逐梦的摇篮。
走一步看十步,王少乾做事总是深谋远虑、未雨绸缪。在新办公楼仍处于毛坯房阶段时,他就一遍遍在堆满砖瓦的地面上踱来踱去,思考着给哪面墙挂上荣誉牌,哪个墙角摆上绿植……在他勾画的蓝图中,项目员工将在一个大型办公室里集中办公,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一点壁垒。“哪能各部门相互之间不沟通、不交流呢?项目部应该是个统一的整体。”说到这里,王少乾“哈哈”乐出了声。
2016年,王少乾获得了“合肥市劳动模范”称号;2019年,他被授予“安徽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优秀个人”称号。